从快递小哥到种粮大户:贺嘉伟的乡村振兴梦
2025-04-09 15:56:18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王宏毅 |          浏览量:20707

新双峰客户端4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乐星 熊琼 通讯员 刘伟平)当前正处春耕关键时段,永丰街道月龙村鑫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贺嘉伟穿梭于育秧大棚,仔细检查着秧苗的生长情况。大棚内绿意葱茏的秧苗,不仅承载着他的辛勤付出,更见证了一位年轻人投身乡村、助力粮食生产的坚定决心。

鑫成集中育秧工厂的连体钢架育秧大棚规模宏大,由12栋组成,每栋长32米、宽8米,间距4米,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总投资39万元。目前,大棚里放置了13000多盘大盘秧盘,下种1500多公斤,这些秧苗可供机插600多亩水田。此外,还有20亩地膜育秧已经下种,预计4月中旬就能进行人工移栽或机插机抛。

现年29岁的贺嘉伟,曾经是一名在长沙经营快递网点的创业者。2015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长沙打拼8年,每年有约20万元的稳定收入。然而,看着日渐年迈、身体欠佳的父母,贺嘉伟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接过父母手中的锄头,投身农业生产。

​贺嘉伟说:“父母快60岁的人了,辛苦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我还年轻,想把父母种田的技术学到手,为乡村振兴和粮食生产出一份力,这就是我返乡的初衷。”

回乡种田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遭遇高温大旱,他跟着父母没日没夜地抽水抗旱,深刻体会到了种田的艰辛。2024年8月的一场暴雨,让河边300多亩晚稻受损严重。贺嘉伟和父母日夜奋战,全力救灾补损,最终将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三年的努力,贺嘉伟从一个白净的青年变成了黝黑结实的农民。他不仅继承了父母的种田技术,还将种粮面积从2016年的100多亩扩大到2024年的2500多亩。合作社采用的“一季稻+再生稻+油菜”轮作模式,成为全县的农业品牌,贺嘉伟一家也成为县里有名的种粮大户。

贺嘉伟感慨道:“种田是个技术活,一年360天,天天都要和田野打交道,从育秧到移栽,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不能有丝毫马虎,才能保障种有所获。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很多助农护农的扶持政策,我一定会把握住这样的机遇,继续增加播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接好父母的班,把田实实在在地种下去。”

一审:王宏毅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王宏毅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